close

51+IonPrHCL._SY300_  

 

十二月二十四日 星期二

 

這場音樂會的曲目安排(Metamorphosen, Ravel concerto, La Bourgeois Gentilhomme),尤其是順序真的很有意思,幾乎是一反常態的安排。

一般CD錄音的曲目安排,較少考慮整體樂團演奏狀態、跟導引聽眾。比較像檔案式的安排,遷就於CD錄音時間、以及曲目重量跟風格上的一致性。所以 Mendelsson小提琴協奏曲CD的補曲一般是Bruch的協奏曲,買Bruch協奏曲通常不是順便買到Mendelsson小提琴協奏曲就是蘇格蘭 幻想曲

換成音樂會就不一樣了。除非是Bruckner或Mahler這類後浪漫交響曲,一場音樂會一首曲子就有點滿的曲目外(不是演完一首交響曲就散場,就是選擇不多,只能排一首短一點、份量重一點能夠與之抗衡的曲目),大部分的曲目安排有其內在邏輯。

我個人的認知,一般會排比較簡單輕鬆的曲子在第一首當作樂團暖身,然後才是比較重的曲目,安可曲一般也是比較軟、容易聽容易演奏的曲目。所以我會說這場音樂會的曲目安排非常有趣,好像順序對調比較像一般的排法。

把紀念二戰時Dresdon大轟炸毀滅一切昔日美好事物這麼嚴肅、又很複雜、超級長的"Metamorphsen"排在第一首,是非常有意思的。

也許能夠欣賞這首嚴肅曲目的聽眾,順序不是很重要。但對於無法欣賞的,就當作是補眠了,睡滿這首25分鐘只有絃樂器的曲子,應該至少可以維持清醒地聽完後面兩首曲子。

如果我是指揮家,當然不會這麼安排曲目,一定是把"Metamorphsen"放最後一首,讓50%以上的聽眾睡死,然後就不用演安可曲早早下班了。放這 麼歡樂、easy to listen的"La Bourgeois Gentilhomme"在最後面根本是自找麻煩,台灣聽眾一定讓你安可曲演到死。

所以我會說Webern的四重奏是安可曲的經典。當你還沒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事,一切都結束了(當年的Emerson quartet就是這麼幹的)。演奏者可以從容優雅地快閃,讓音樂廳只剩下讓人找路的燈。

I'm getting old and evil,Jurowski 應該是好人。

音樂會曲目安排如果主事者夠sensitive,光這一件看似簡單的事,也是可以很藝術的 ─── 藝術地routine或者unexpected。
 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vent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