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喜歡的音樂 (23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vvent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如果不介意沒有歌詞的話,Nancy Argenta那張2CD是首選。音色漂亮,而且音色很紮實(應該是較多基頻,泛音較少,導致聲強較大)。在我比較常聽的BWV51跟BWV199裡,是我最喜歡的版本。

Kirkby的版,因為是心目中的女神,一定要買(雖然我認為她的Couperin"Lesons de Tenebrae"比較經典)。

Kozena的版本對不看歌詞的人來說應該不會太好聽。她的聲音比較缺乏共鳴,不夠圓潤討喜。可是Kozena的詮釋可能比較接近歌詞內容。這部分因為我懶惰,只挑了BWV199那首Aria來看。如果看過歌詞,應該知道是安詳但是略帶點悲傷的。但是大部分的演唱者都唱得太歡樂。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應該要聽,但不一定是討人喜歡的版本。這個版有出DVD,不妨看看。

Bach BWV199 aria, Kozena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pgCG9CwJf1k&feature=related

如果不僅限於女高音,其他清唱劇版本我個人大推Herreweghe版(另外BIS出的Suzuki版也是可以期待的,雖然慢慢出,但是只要他活得夠久的話...應該能錄完全集吧?)。

雖然Herreweghe應該不會錄全集(於是找到買高價版的超敗家藉口?),而且有點貴(是"上揚"的高價版,不是五大的高價版),但是基本上演奏都在水準之上。當然詮釋上見仁見智,他的一般是比較沈重(Bach的音樂本來就比較嚴肅,但是像BWV21我就比較推Kuijken版)。可是像BWV138,那種音樂本身、人聲以及器樂的整體平衡感,很難找到比Herreweghe更完美的了。

可以先到Youtube上聽看看。而且在Youtube上巴哈作品很好找,畢竟只有古早的德國人(ex. Buxtehude、Bach)和莫札特才有這麼特別的作品編號啊!

 

 

vvent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 

去年在Z學長家看日本BS撥的Afanaissiev演奏會(NHK的預算肯定不是我們的公視可以比擬的,人家竟然還養得起一個樂團(NHK交響樂團)呢!),裡面有Silvestrov的小品,十分好聽,便把這位作曲家的名字給記住了。

在Youtube上找到這段影片,也是很棒的合唱音樂,一種很濃烈的情感,跟一般比較平靜的宗教音樂非常不一樣。只是在網路上(Google、Allclassical...)完全找不到相關資訊。

或許多少要有一點遺憾,某些永遠得不到的東西,才顯得擁有的珍貴吧?

 

 

vvent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MgG_d4wvZdc

 

上禮拜看了一片Piazzolla音樂的DVD,忍不住又想起Semyonov的這首Kalina Krasnaya。

又是一個冬夜。我想起那年去德國,在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音樂廳前的Platz,天冷,在旁邊小攤買了瓶伏特加,37.5%的酒精濃度,大概是在西歐才有的規格吧!東歐或北歐的多半是40%。

腋下夾著一瓶伏特加在荒緲的廣場獨行。豪邁地喝上一口,冷冽又熱情如火,很快就抖擻起精神,繼續行走。可惜那天還是沒買到布商大廈管弦樂團的票,倒是在聖托瑪斯教堂聽了一些巴哈。

德國夜裡路上行人稀少,只怕在俄國更少,伏特加確實是所有寒冷國度裡的瓊漿玉液。配上Accordion特有的孤寂音色更是對位。

不過Piazzolla使用的樂器應該不叫Accordion。

 

vvent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 
 
Korean translation:
  Rachmaninov had very~ big hands.
  Because I'm Korean, I have...small hands.
  But only hands smaller.

vvent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 

 

 

vvent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 

 

vvent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 

 

巴哈這首《a小調前奏曲與賦格》,賦格部分有著濃厚的抒情性格(當然也要看詮釋,太多人演得太快,過於炫技)。這個影片彈得還不錯,但最好的演奏應當是Schweitzer的錄音(Archipel出版)。

 

 

vvent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 

 

《Les Baricades Misterieuses》大概是F. Couperin最知名的作品了。這個演奏不像某些錄音因固定一個速度節奏而顯得呆板,她在節奏上做了許多變化,很有趣。

 

 

vvent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 

 

F. Couperin這套《Lesons de tenebrae》在敘事性的Recitativ與抒情的Aria之間取得完美的平衡,詮釋也可粗略看出偏重Recitativ(ex. Rene Jacobs)或偏Aria(ex. Kirkby)的分別。這個影片比較傾向Aria,是非常棒的演唱,也可以聽到教堂的豐富殘響是多麼適合人聲演出。比較可惜的是鏡頭很晃,另外中間也跳過很長一段歌詞。

 

 

vvent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 

 

vvent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 

 

 

vvent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 

 

 

 

vvent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 

 

 

Marais的《Tombeau pour Monsieur de Lully》,那是關於七八年前的一個下午的片刻回憶。Z學長出國取經前大伙到他家借些唱片,一起去的有S學姊、O學長和CH學長,大約是上午到的吧,便忙著看看Z學長家的蒐藏,那時應該就有上萬片吧,十分驚人。

下午,我獨在客廳沙發,大伙正巧都在書房,忘記放下的百葉窗,午後陽光便很輕易自窗外透射進來,聽的正好是Marais這首曲子,那一個下午的片刻寧靜,以及那時的心境,都因為這首曲子而一直記著了。

 

 

vvent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Fugue & Variation

 

 

 

vvent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Prelude

 

 

 

vvent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 

大約是大三時候開始喜歡Corelli的小提琴奏鳴曲Op.5 No.4。

柔美的旋律,平衡的音響,靈動的賦格樂章,中間慢板樂章的寂寥感,除此之外,或許也是紀念那年的芬芳吧!

 

 

vvent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 

Pisendel的奏鳴曲,遙遠的高中時候聽的曲子。短短兩個樂章,從哀歌般卻又理性而節制的慢板開始,接著是狂飆的賦格──也許就是這種極端的對比,讓我一直很喜歡這首曲子。

 

 

vvent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 

 

(...)相對來說,魏本的作品不像齊瑪諾夫斯基,它們屬於現代音樂的範疇,特別是在1945年後,受到序列音樂作曲家們的讚賞。但是因為過於凝鍊以及艱深的音樂語言使這些作品很少被演奏。只有少數在六十年代被發掘的,早期隨荀伯格學習時期的後期浪漫派風格作品例外。這首1905年6月寫的《弦樂四重奏慢板》明顯描繪了他與他的堂妹Wilhelmine Moertl(而後成為他的妻子)在奧地利森林裡的漫步,這段情事啟發作曲家許多浪漫綺想。魏本在他的日記中曾熱切寫著:「那是兩個沉醉中的靈魂!」;這個樂章以一種形式重現了那時的精神狀態:三個如歌的主題首先完整呈示,然後交疊變奏,最後在曲末的再現部中凝聚到最戲劇性的頂點。  (譯自唱片小冊)

 

 

vvent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Prelude

 

 

Fugue

 

 

荷蘭管風琴家Piet Kee 1927年生於荷蘭的Zaandam,於阿姆斯特丹音樂院學管風琴、鋼琴和作曲。而後任教於阿姆斯特丹的Music Lyceum和史威林克音樂院(1954-1988),並擔任著名的Alkmaar的St. Lauren教堂(1952-1987)和Haarlem的St. Bavo教堂(1956-1989)管風琴師。

Piet Kee的演奏風格清晰,速度沈穩,有時會覺得偏重(如BWV548)。他的巴哈、布克斯泰胡德、帕海貝爾錄音都值得一聽,但近代的法朗克就顯得有些沈悶。

 

 

vvent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