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月二十四日 星期二

 
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240832

 

最近準備要K的書。

整本都是超難的矩陣運算,十年不讀書的結果,買一本貌似物理的數學書跟買蠟燭滴蠟油在身上沒兩樣───唯一的差別是,只想快快讀完,然後一定不會有任何延遲閱讀細細品味享受過程的快感。

對數學一直很爛、學鋼琴三個月就放棄的我來說,也許巴哈非常隱晦深奧、旋律線交錯複雜如矩陣運算的《賦格的藝術》還比較易懂。

 

 

vvent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二月十日 星期二

 

準備明天的workshop。

翻了一下十年前自己的碩論,裡面的數學式,根本天書。敢問這與我同名同姓的作者您哪位啊?

藉由這次的考古行動,驚覺我曾經很短暫地知道如何計算矩陣。

只可惜遺忘的速度一如被正妹拒絕時一樣地果斷。

vvent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四月二十二日 星期一

出差住的酒店有一套Philips的床頭音響,聽慣了推得還OK的Dynaudio C3,這真的是很克難的精神食糧。

蘇州似乎沒有正規的CD店,只有鳳凰街跟淮海路商業街一帶各有一兩家片量可憐、片源可疑的二手店──片源可疑的真實情況是:能夠把Karajan指揮Honneger交響曲的封面英文,錯字錯得像用拉丁字母寫古埃及文(Ps. 古埃及文沒有母音字母,想像一下缺了母音字母的英文字吧!)。

才四月,今年來第四趟了,一共買了Abbado的馬勒全集、Wand的布魯克納全集、Decca發的Curzon全集、Fitzwilliam SQ的老蕭四重奏、Boulez的Bartok,其他不屬於大磚塊小磚塊等級的瓦片就不提了。 買到現在,有點山窮水盡,剩下Solti的Bruckner全集跟一些大雜燴的磚塊可買,Ex. 擺明騙錢的Decca或者Mercury的傳奇錄音,亂七八糟的編輯,一盒買下來居然要500rmb。

是不是應該要很應時應景很祖國文青地來個一句「哥聽的不是音樂,是寂寞。」?

不抽菸的我,都想找個角落偷點一隻幫人帶的免稅菸了。

唉.........

vvent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51+IonPrHCL._SY300_  

 

十二月二十四日 星期二

 

這場音樂會的曲目安排(Metamorphosen, Ravel concerto, La Bourgeois Gentilhomme),尤其是順序真的很有意思,幾乎是一反常態的安排。

一般CD錄音的曲目安排,較少考慮整體樂團演奏狀態、跟導引聽眾。比較像檔案式的安排,遷就於CD錄音時間、以及曲目重量跟風格上的一致性。所以 Mendelsson小提琴協奏曲CD的補曲一般是Bruch的協奏曲,買Bruch協奏曲通常不是順便買到Mendelsson小提琴協奏曲就是蘇格蘭 幻想曲

換成音樂會就不一樣了。除非是Bruckner或Mahler這類後浪漫交響曲,一場音樂會一首曲子就有點滿的曲目外(不是演完一首交響曲就散場,就是選擇不多,只能排一首短一點、份量重一點能夠與之抗衡的曲目),大部分的曲目安排有其內在邏輯。

我個人的認知,一般會排比較簡單輕鬆的曲子在第一首當作樂團暖身,然後才是比較重的曲目,安可曲一般也是比較軟、容易聽容易演奏的曲目。所以我會說這場音樂會的曲目安排非常有趣,好像順序對調比較像一般的排法。

把紀念二戰時Dresdon大轟炸毀滅一切昔日美好事物這麼嚴肅、又很複雜、超級長的"Metamorphsen"排在第一首,是非常有意思的。

也許能夠欣賞這首嚴肅曲目的聽眾,順序不是很重要。但對於無法欣賞的,就當作是補眠了,睡滿這首25分鐘只有絃樂器的曲子,應該至少可以維持清醒地聽完後面兩首曲子。

如果我是指揮家,當然不會這麼安排曲目,一定是把"Metamorphsen"放最後一首,讓50%以上的聽眾睡死,然後就不用演安可曲早早下班了。放這 麼歡樂、easy to listen的"La Bourgeois Gentilhomme"在最後面根本是自找麻煩,台灣聽眾一定讓你安可曲演到死。

所以我會說Webern的四重奏是安可曲的經典。當你還沒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事,一切都結束了(當年的Emerson quartet就是這麼幹的)。演奏者可以從容優雅地快閃,讓音樂廳只剩下讓人找路的燈。

I'm getting old and evil,Jurowski 應該是好人。

音樂會曲目安排如果主事者夠sensitive,光這一件看似簡單的事,也是可以很藝術的 ─── 藝術地routine或者unexpected。
 
 

vvent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十一月二十二日 星期五

 

神存在與否無法驗證。

但是用信仰取代自己的意見與理性思考,就是把自己人生的種種可能性以及選擇權交給了別人。

過著信仰的生活(無論是宗教或者政黨),最後結果不一定對也不一定錯,畢竟多數人一輩子的渴望也只侷限在"願使歲月靜好,現世安穩"的層面上。問題在於這樣的人生是否足夠真實?

真實的生活是無窮無盡的選擇。有選擇的自由就意味著必須對自己的選擇負責,會覺得爽或痛才叫真實的存在,而不是因為神(或者某某權威人士)叫我這麼做,我就這麼做,即使做錯了,那也是神的錯──但是信仰的前提是神不會錯,所以都是別人或環境、運氣的錯,自己一點責任也沒有。

這樣也無風雨也無晴的無感生活,真實嗎?

更不用提那些試圖用教義去強力定義其他人該如何生活的"諸多教條過目不忘,但毫無自由意志"的記憶小天才們了。一台可以自動翻面無限repeat的隨身聽都比這些生活得不痛不癢的偏見傳聲筒強!至少它做到它可以達到的真實,而不是放棄。

 

 

 

 

vvent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